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教育部关于发布《教学仪器设备产品一般质量要求》等两项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23:21:38  浏览:951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教育部关于发布《教学仪器设备产品一般质量要求》等两项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

教育部


育部关于发布《教学仪器设备产品一般质量要求》等两项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


2003-07-09

教基〔2003〕10号


  经全国教学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核通过,现发布以下两项教育行业标准:

  JY 0001-2003《教学仪器设备产品一般质量要求》

  JY 0002-2003《教学仪器设备产品的检验规则》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济南市关于在市区实行义务植树登记制度的规定

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政府


济南市关于在市区实行义务植树登记制度的规定

济南市人民政府令第11号

  第一条 为推动本市市区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开展,促进城市绿化美化,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和《济南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市区,自一九九一年一月一日开始实行义务植树登记制度。

  第三条 市绿化委员会城市绿化办公室统一印制和颁发义务植树登记卡。各区绿化委员会负责组织驻区单位义务植树登记卡的登记、核实和汇总上报工作。

  第四条 市绿化委员会城市绿化办公室应根据城市绿化规划,统一编制义务植树计划,在颁发义务植树登记卡的同时,向各区绿化委员会下达义务植树任务,由各区绿化委员会将义务植树任务分配到各街道办事处(镇),各街道办事处(镇)分别将义务植树任务落实到辖区内的机关、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及个体工商业户。

  第五条 本市市区公民,男十八至六十周岁,女十八至五十五岁,除丧失劳动能力者外,每人每年应义务植树三至五株或承担相应的绿化任务。

  第六条 凡有义务植树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要求填写义务植树登记卡,并认真履行植树义务。

  第七条 市绿化委员会城市绿化办公室根据各区义务植树登记卡人数,安排70%的人力用于市区统一组织的义务植树任务,30%的人力用于各单位庭院绿化和管护任务。

  第八条 参加义务植树的单位和个人,应做到包栽、包活。当年植树成活率不得低于85%。

  第九条 因故不能参加义务植树的单位,可向所在区绿化委员会提出以资代劳的申请,经批准后,按应参加义务植树总人数的70%计算缴纳代植费,标准是每人每年应植树三株。每株缴纳代植费五元。凡有条件进行庭院绿化而没有完成当年绿化任务的单位,应按照区绿化委员会核定的可绿化面积每平方米一元的标准缴纳绿化保证金。

  第十条 收取的绿化代值费和绿化保证金(以下简称绿化费),30%上交市绿化委员会城市绿化办公室,60%留区绿化委员会,10%拨给街道办事处,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第十一条 各区在使用绿化费时,应当编制使用计划,经市绿化委员会城市绿化办公室审批,并抄报财政部门实行财务监督。

  第十二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把施行义务植树登记制度作为考核各部门、各单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凡不认真履行义务植树登记制度,未完成义务植树任务的,不得评为精神文明单位和绿化先进单位。

  第十二条 市、区绿化委员会对认真遵守本规定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义务植树任务又不缴纳绿化费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限期补栽或者限期交纳绿化费,逾期不交的,给予经济处罚。

  第十四条 市辖各县县城和建制镇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实施中的有关问题由市绿化委员会城市绿化办公室负责解释。


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历史启示

崔建国


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以及与此紧密相连的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艰苦曲折的过程。在近百年来世界社会主义实践、尤其是苏中两个社会主义大国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影响到共产党自身的生死存亡、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的若干执政规律。
一. 诚心诚意为广大人民大众谋利益,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成功执政的根本保证。
苏东国家执政党丧权亡党的根本问题还是执政的共产党长期脱离了群众。
第一, 背离广大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把一些激进的、“左”的措施,少数人自认为是代表人民意志的措施强加给社会,强加给人民群众,对不同意见者、抵制者则当成社会主义的敌人加以批判、清洗和镇压,造成了大量冤假错案,给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留下硬伤。
第二, 共产党执政之后,权力在握了,不谦虚谨慎了,甚至滥用权力压制不同意见了,人家怕你了,言不由衷了。
第三, 由于民主选举制度、罢免制度、监督制度的不建全和薄弱,权力缺乏有效的约束和限制,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甚至形成谋取特权和私利、高踞老百姓头上的官僚特权阶层。在苏联社会中造成一对非常突出的矛盾——“官民矛盾”当执政者无力解决或用错误的方法解决这一矛盾,或矛盾为其他政治势力所利用时,就会出现给共产党执政地位带来颠覆性的危险和社会动乱。
是否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始终关系党的政权的全局,关系国家社会安定和发展的全局。邓小平同志说得十分精辟。他说我们党做什么事情都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这是以沉重的代价换来的真理。江泽民同志提出,“决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同改革开放以前相比确实有显著变化。这是我们20多年来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 摆正社会主义建设中政治任务和经济任务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政治建设的正确方向,才能从根本上体现党的先进性。
共产党夺取政权以后,确实面临着被推翻的阶级企图复辟、阶级斗争十分激烈的局面,巩固政权的任务是迫切的。即使在和平建设时期,政治对于经济建设也有其反作用。所以政治任务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也是十分艰巨。
历史的教训、以往的偏差和错误不在于重视政治的作用,而在于夸大他的作用。一是政治被看成是起决定作用的东西,被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放在一切工作的中心地位。二是把政治任务集中到巩固权力问题上,因而背离了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正确方向。
即使是明确了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还需要有一系列其他条件。这些条件是:
第一, 经济体制。前苏联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长期批判市场经济,造成经济发展缺乏内在动力和活力,高投入、高消费、低效益。
第二, 经济建设必须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目的,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第三, 要有正确的决策。不少社会主义国家因经济决策的失误而对经济建设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其结果是给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带来灾难。问题就出在民主和科学的决策机制。
第四, 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执政党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真正保持其先进性,为此就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
三.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主义、两种制度的关系,既不能把二者截然对立起来,也不能不清醒地看到二者之间的斗争,警惕西方的西化和分化的图谋。
在不发达国家搞社会主义,如何处理同资本主义的关系是一个大问题。列宁当年头脑十分清醒。他认定社会主义能否实现,就取决于苏维埃政权和管理组织同资本主义最进步的东西结合的好坏,甚至认为社会主义就等于苏维埃政权加西方文明成果。
但在很长的时间里,执政的共产党中看到两种制度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只看到社会主义时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却忽视前者又是后者的“后继者”。认为凡西方的东西就是姓“资”,凡姓“资”的就是腐朽没落的文化。这就把许多属于人类共同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当成资产阶级的专利加以抛弃。
我们党在新时期不断吸取两方面的教训,既坚持改革开放、吸取西方优秀文明成果不动摇,又对西方有的国家“西化”和分化的企图保持惊觉,使我们党在复杂的国内外斗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掌握适度原则,正确处理好改革、稳定和发展的三者关系,是新时期关系共产党执政成败的最重要的领导艺术。
前苏联的教训使我们认识到,旧体制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矛盾、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才能有真正的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的稳定是改革顺利进行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稳定,改革可能翻车,发展无法实现;而发展则是改革顺利推进和社会稳定的最重要基础,也是目标。离开发展,稳定就没有了基础,改革就可能因为社会混乱和经济滑坡而陷入泥潭,所以改革、稳定与发展三者密不可分,不能顾此失彼。
近二十年来我们党最成功的领导经验之一,中国改革领导者的领导艺术的最重要体现,就在于正确处理好改革、稳定和发展三者的关系。
五.充分发挥党内民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才能保持党的战斗力,增强党的省生机和活力。
执政党的成败,首先在于党自身肌体的健康,这就要靠制度建设,特别是根本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即民主集中制的建设,而重点是党内民主制度的建设。
苏东国家丧权亡党,关键的因素还是党的建设没搞好,其中最重要最突出的问题是党内民主不足,甚至遭到破坏和践踏。
我们党改革开放20多年执政成就的取得,正是我党加强党的建设的结果,尤其是发展党内民主,推动了人民民主的发展。
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才能使执政党永葆青春,从而保证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第一, 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必须创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和民主的政治气氛。搞个人专权,一言堂,搞文化专制,创新只能是一句空话。
第二,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必须坚决克服形式主义的思想教育方式。不管受教育者听不听,听得进去听不进去,“灌输”就是一切,这就是对理论教育的不负责任,是一种消极怠工的表现。
第三, 加强理论队伍的建设十分必要。只有培养一支把党性和科学性结合起来,不唯上、不唯书,不当跟风派、敢说真话、善于思考、敢于探索的理论队伍,党的理论创新才有希望。
以上是我通过在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深刻体会,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的历史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